


澳大利亞禁用之有毒中草藥介紹
Introduction of restricted and toxic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Australia.
中藥名稱:天仙藤 (Tian Xian Teng)
英文名稱:Dutchmanspipe Vine,Northern Dutchmanspipe Vine
英文學名:Aristolochiae Herba
植物科名:馬兜鈴科 Aristolochiaceae 天仙藤屬
中藥別名:馬兜鈴藤、青木香藤、都淋藤、三百兩銀、兜鈴苗、長痧藤
毒性成分:馬兜鈴酸(Aristolochic acids,簡稱AAs)
天仙藤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或北馬兜鈴的乾燥地上部分。
天仙藤含馬兜酸(aristolochic acid)D,木蘭花鹼(magnoflorine)和β-穀甾醇
(β-sitosterol)。天仙藤全株有毒,種子毒性較大。
馬兜鈴為多年生的纏繞性草本植物。因其成熟果實如掛於馬頸下的響鈴,而稱為馬兜
鈴。馬兜鈴的根部稱為青木香。馬兜鈴的藤部稱為天仙藤。

馬兜鈴酸(Aristolochic acids,簡稱AAs)也被稱為馬兜鈴總酸、增噬力酸或木通甲
素,是一類具有強烈致癌性和腎毒性的硝基菲羧酸。這類有機化合物天然存在於諸如
馬兜鈴屬(Aristolochia)及細辛屬(Asarum)等馬兜鈴科植物中。
馬兜鈴酸具有致突變性,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2008年利用馬兜鈴屬植物製作的草藥列為
1類致癌物,並將馬兜鈴酸類物質的天然混合物列入2A類致癌物。
馬兜鈴酸被認為是多瑙河地區性家族性腎病(DEFN)和類似疾病—中草藥腎病
(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)的致病原。其表現為腎臟進行性快速纖維化並伴
隨腎萎縮。現已證實暴露於高馬兜鈴酸環境與尿路上皮癌變的高發病率相關。
馬兜鈴酸的致癌機制是與DNA形成特異性的AA-DNA加合物,進而使RAS基因和p53基
長期或過量服用天仙藤,可引起腎功能衰竭,誘發尿道癌。
天仙藤的替代中藥
活血化鬱: 當歸,丹參。
行氣活血,通絡止痛: 延胡索、薑黃、郁金